5月12—13日,第六届齐鲁国际护理学术论坛在济南召开,主题为“融智聚能·创新发展”。论坛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办,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省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编辑部协办。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Patricia M.Davidson,中国欧洲人文交流协会秘书长董启馨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线上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山东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白同禹,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副理事长刘振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院长尹一桥,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士雪,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王克芳,齐鲁医院护理部主任曹英娟,科爱公司健康医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出版总监蒋磊等出席大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副院长彭军主持开幕式。

易凡指出,山东大学办学历史悠久,齐鲁医学作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源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临床医学护理人才。近年来,齐鲁医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未来,护理学科要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Patricia M. Davidson表示,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护士已成为推动临床实践、政策变革、教育研究的关键力量。齐鲁医院作为全球护理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不断推动临床变革和国际交流,展现出全球视野与领导力,为亚太地区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董启馨强调,中国欧洲人文交流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国与欧盟、非洲国家在医疗、文化、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要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促进医学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中国医疗教育国际合作,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的实践引领者。

吴欣娟指出,齐鲁护理人已逐步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护理学术交流体系,携手全球护理同仁,为卓越护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护理学会始终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致力于成为“护理工作者的代言者,护理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人类健康的促进者”,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陈玉国表示,齐鲁医院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承担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希望齐鲁护理人以本次国际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护理领域国际合作,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开幕式上举行了《传灯者》新书发布仪式,书中记载了41位齐鲁医院护理前辈平凡却又令人敬佩的护理生涯,护理前辈刘素卿、初秀玉、杨敏上台代表护理老专家参加新书发布仪式。此外,大会还举办了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揭牌暨南丁格尔志愿服务生命教育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首批海外/境外办公室启动仪式。

主论坛报告环节,樊代明院士就“合之策——整体与局部”作学术报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芬兰、马来西亚、坦桑尼亚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浙江等40余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会议设置了优秀论文交流环节,40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口头交流,60篇论文摘要进行壁报展示。
会议期间召开了《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编委工作会议,期刊主编、齐鲁医院护理部主任曹英娟就“《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概况与展望”作报告,与会编委进行相关议题讨论。

本次论坛设有“智创融合——临床护理与实施科学新视野”“智联未来——临床护理与人工智能新融合”“智汇生态——期刊建设与学科发展新路径”“智研经纬——队列研究与健康管理新范式”4个主论坛和 “循证视域下的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1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外600余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论坛为护理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推动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及国际化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国家间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