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医学院于书彦教授团队鲁燕霞研究员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中科院五年IF=13.73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ifetime pathogen burden,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的研究论文。基础医学院鲁燕霞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医学系Ng Tze Pin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为唯一第一作者单位。该成果是联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院、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共同发表。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假设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相关实证证据非常有限。尤其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一联系更加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一项纵向追踪研究中,团队收集了884名老年人基线水平、3-4年追踪和6-8年追踪时的病原体感染(CMV、HSV 1、HSV 2、HHV-6、EBV、VZV、RSV、Dengue、Chikungunya、H. Pylori和Plasmodium)、抑郁,与心理健康数据,并考察了炎性细胞因子(CRP、TNF-α、IL-6、MIP-1α、sgp130、sTNF-RI、sTNF-RII、C3a 和 MCP-2)的可能介导作用。在控制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独居和吸烟状况的差异后,高病原体负荷的老年人具有较多的抑郁症状(OR = 2.36)和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OR = 2.25)。其中,研究较广泛的CMV和HSV1血清阳性相比阴性对照可将抑郁的罹患几率增加 2 倍。调整混杂因素后,RSV、H. pylori和Plasmodium血清阳性增加了抑郁与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几率,而Dengue血清阳性却降低了相关几率。病原体暴露与抑郁和心理健康的关联至少部分可以通过炎症标志物来解释。Bootstrap中介分析表明MIP-1α 显著介导了病原体负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总之,终生病原体负担和特定感染与老年人的抑郁和心理健康受损密切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于书彦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实验性治疗新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Molecular Therapy、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等脑科学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鲁燕霞研究员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在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9159122000599?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