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孙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05-15 12:31 王美琪    (点击: )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孙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儿童青少年行为健康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相关政策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干预视角,相关成果发表于Child Abuse & Neglect、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期刊上。

undefined

儿童期性虐待是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酒精使用障碍已被以往的研究证实是儿童期性虐待造成的主要健康后果之一。然而,全球尚缺乏关于儿童性虐待导致的酒精使用障碍的疾病负担的研究。该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期性虐待导致的酒精使用障碍疾病负担的全球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和社会人口指数的关系,为制定儿童期性虐待和儿童期性虐待导致的酒精使用障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该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里,由儿童期性虐待引起的全球老年人酒精使用障碍负担持续增加,高社会人口指数地区的女性疾病负担最重。此外,我们在疾病负担方面发现了与精神障碍患病率中的“脆弱性悖论”类似的现象,即在不同SDI地区的儿童性虐待暴露水平与其归因的酒精使用障碍负担之间并非梯度相关,这一现象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上述研究成果以“Global trend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burden of alcohol use disorders attributable to childhood sexual abuse by sex, age, and socio-demographic index: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为题发表在Child Abuse & Neglect(中科院小类一区,IF=4.8)。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信作者单位。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硕士研究生陈怡帆、钟芸熙为共同第一作者,孙龙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undefined

饮酒和吸烟均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自杀行为的发展通常经历自杀意念、计划、行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自杀风险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并且,饮酒和吸烟可能在自杀行为的不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本研究利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YRBS)数据,区分了吸烟和饮酒行为在自杀行为的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性。该研究发现,虽然饮酒和吸烟行为均是青少年不同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然而,吸烟行为在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意念以后,对其后续自杀行为无影响,而饮酒行为在儿童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后具有统计学差异。上述研究发现以“ Differentiatin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use, cigarette smoking, and conditional suicidal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中科院二区TOP期刊,IF=6.6)。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信作者单位。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硕士研究生王美琪为第一作者,孙龙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既往研究也表明,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在我国针对15-34岁青少年开展的心理解剖研究,分析了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试图自杀的女性和男性没有心理差异,但对于自杀死亡者,女性自杀死亡者较少被判定患有精神疾病,其绝望感和焦虑得分较低。这项研究可为政策制定者降低自杀和自杀率提供重要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以“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suicides and attempted suicides in Chinese rural young populations: Findings from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ies”为题发表于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IF=9.5)。山东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孙龙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上一条:史本康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合作发表论文揭示膀胱癌免疫新机制
下一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举办第四届泉城儿科论坛暨儿童神经系统精准诊疗学习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