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承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孟彦出席会议并致辞,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山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尚伟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安心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弋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勤奋教授等全国闻名的脑血管病专家和十余位省内专家作专题讲座。来自全省各地市的540余名脑血管病医师注册参会。
孟彦介绍了山大二院“一院三区+”的战略发展格局和“齐鲁系”“国家队”“学院派”三张名片的深刻内涵,肯定了神经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在临床、教学、科研、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鼓励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医教研方面再接再厉,争取把“看脑血管病,来山大二院”打造成医院的另外一张名片。
焦力群教授作题为“临床驱动创新—我们的初步尝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在颅内外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技术创新方面,尝试国际首创新型杂交手术治疗难治性脑血管病,以及颅外段极度狭窄患者的杂交手术治疗;器械创新方面,设计并投入实践中国颈动脉支架25年第一个创新二代产品——天宓支架,以及更好的CEA 国产研发牛心包补片;医疗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创新医工结合,科学推动产业。杨弋教授在线上作题为“再灌注治疗血脑屏障保护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远隔缺血处理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静脉溶栓大鼠的血脑屏障功能,并进行了远隔缺血处理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团队顺利开展LVX-IVT、LVX-AIS研究,对左氧氟沙星在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索研究;首次开发近红外II区荧光成像探针,实现血脑屏障的活体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新机制以及新的治疗策略。山大二院神经内科双聘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强教授作题为“骨髓免疫与脑卒中”的专题讲座,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神经炎症与脑疾病密切相关。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和谱系示踪技术对骨髓免疫与脑卒中进行研究,发现脑出血激活骨髓造血干细胞,靶向骨髓造血减轻脑出血周围水肿。结合团队研究提出异常骨髓造血驱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王安心教授结合CHANCE2亚组案例,围绕《临床试验亚组分析策略》进行报告,并对亚组分析结果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为临床工作者的临床试验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他指出,亚组分析一般分为方案中事先规定的亚组分析和没有提前计划的事后分析;亚组的定义尽量选择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当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时,可以将多个因素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变量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需要评估异质性,一般可以计算交互作用的P值。吴勤奋教授作题为“类CT技术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背景与发展、类CT技术原理,指出相较于传统CT,类CT技术辐射剂量更低、三维成像更直观、临床诊疗效率高以及兼容性更强,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阐述了类CT技术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技术创新方向进行了探索,强调了智能化辅助系统是未来发展趋势。尚伟作题为“假性卒中”的专题讲座,从假性卒中的定义、原因、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神经内科急诊复杂的卒中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朱正禹作题为“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从缺血性卒中的关键事件谈脑细胞保护剂的发展方向”的两场讲座。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山大二院毕建忠教授,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山大二院副主任医师吕伟受邀担任学术报告主持。
会议同期进行了基层学组、脑血管病介入学组、重症脑血管病学组的换届改选,并成立了学术发展学组、青年学组、脑小血管病学组、脑血管病溶栓学组、中西医结合学组、血管性认知障碍学组、脑血流与超声学组等七个学组,朱正禹连任基层学组组长,山大二院多位医生在新成立的学组获选组长、副组长和学组委员等职务。
会议还举行了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病例大赛,来自省内11家医院的年轻选手进行了精彩的病例汇报。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曹彦军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段若楠获得病例大赛“卓越奖”,其余选手分别获得“精英奖”和“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