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团队研发的第五代人工智能辅助骨科诊疗策略系统GPTSP(Spine Version) 正式投入临床研究应用。这是第一个由国内学者引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面而系统的评估工具,专门针对骨科诊疗环节,在这一领域创新性地开了先河之作。
2012年起,冯世庆教授团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一直致力于GPTSP的研发。历经12年,GPTSP模型已集海量临床数据和先进算法于一身,让复杂的诊疗如“开卷考试”般轻松,为患者提供“导航”式的智能化诊疗服务,新质生产力开启崭新的数智化骨科时代。
AI为骨科诊疗注入新动能
在骨科临床诊疗中,存在大量难以记忆的测量指标和分类系统,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也难以完全掌握,因此医生的经验成为临床诊疗中最宝贵的“法宝”。如今,接受过超过50万的颈、腰椎影像学检查数据“洗礼”,由98种深度学习算法模型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为骨科诊疗注入了新动能。GPTSP(Spine Version)这款基于强大人工智能算法的骨科阅片软件,正在帮助医生在复杂的临床情况下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判断。GPTSP可根据患者的病史、生理特征、检查报告等信息,直观展现相关解剖数据和病情分析,能快速辅助医生识别系统中已有的疾病,正确检出率在95%以上,在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选择等方面辅助医生决策。这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这一创新应用开启了骨科诊疗新纪元,成为骨科诊疗的“利剑”,助力医生克服经验局限,让医生更专注于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能更精准高效地服务患者。
颈椎动力位DR相关指标智能辅助测量
“AI+医患”联手打造高效治疗方案
如今,诸多骨科疾病的治疗涉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决策,骨科疾病的治疗建议通常基于循证指南和临床经验。GPTSP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医生评估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手术类型的效果和风险,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医生在跟患者沟通交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共享系统界面,让患者参与自己的治疗中,通过各种考量、对比各种方案、了解按照不同方案治疗获得的术后效果,让患者掌握“导航”,提高诊疗效率,提升诊疗质量。
让患者参与自身治疗
AI让医生把更多时间留给患者
基于大语言模型日益成熟的技术,该系统与时俱进,同样具备文书辅助书写功能,大大减轻了医生的文书工作负担,能肉眼可见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对医疗资源短缺的挑战。以电子病历为例,GPTSP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对大量文本内容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深入理解,可以用于病历的归纳、纠错和重要信息的提炼,让医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让患者在疾病诊疗中有参与感,增强医患互信。GPTSP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助力基层医院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缩小医疗水平差距,让优质医疗受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