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中科院大类一区,IF=25.4)发表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席波教授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学者合作的研究成果"Control of childhood obes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in China"。北京大学研究员董彦会、浙江大学研究员袁长征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研究员宋逸和山东大学教授席波为共同通讯作者。主要作者还包括来自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自1985年以来,中国7岁~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从0.1%激增到2019年的9.6%,增长了75.6倍,且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5.1%。这一转变不仅使中国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跃升至超过其他西太平洋和中高收入国家,还凸显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的紧迫性。鉴于此,中国政府已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作为儿童健康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如2020年中国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这些政策举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应对态度。
然而,尽管中国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区域执行不一致、资源配置有限以及缺乏全面的健康决定因素应对策略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如何根据具体决定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证据更好地融入中国独特的政策和管理体系,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系统地优化和整合现有政策与策略,形成一个基于证据的综合战略框架,对于有效应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重点梳理了中国现有儿童青少年肥胖政策概况及国际比较、当前肥胖控制与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构建中国全方位系统化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体系。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旨在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的政策,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仍然对中国医疗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本综述深入剖析了中国健康政策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并全面总结了当前肥胖预防和体重管理系统的现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对比不同模型框架和国际指南,本综述整合了现有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模块,并基于PEDALS模型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战略框架。该框架增强了预防工作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结合循证政策和策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它着重强调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最高治理层面的持续承诺以及跨部门的协调合作。同时,该框架还呼吁加强教育、卫生、体育、食品、市场监管、媒体和立法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旨在克服肥胖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阻力障碍,扩大促进因素。框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规划和监测机制,以实现政策的持续优化。借助中国国情的独特优势,该框架提供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可能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整体方案,强调了政策整合、多部门协作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这一框架,并致力于持续评估和改进,中国有望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