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余之刚教授团队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5-02-11 17:32 王永久 林雨    (点击: )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余之刚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40.8)发表题为“Neoadjuvant pyrotinib and trastuzumab in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with no early response (NeoPaTHer):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esponse-adapted study”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早期响应引导的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新策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王斐与主治医师王永久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余之刚为独立通讯作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较高侵袭性和较差预后的癌症亚型。曲妥珠单抗是HER2靶向治疗的经典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含曲妥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随着以吡咯替尼为代表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众多新型抗HER2药物不断涌现,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的靶向药物个体化选择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探究这一临床难题,余之刚团队发起了多中心、前瞻性的NeoPaTHer研究,采用了治疗响应适应性的创新性设计方法,旨在明确吡咯替尼是否可以改善对曲妥珠单抗原发耐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研究共纳入2020年至2022年间在山东省内5家医疗机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29例,所有患者接受紫杉醇、卡铂与曲妥珠单抗(TCbH)方案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通过乳腺强化磁共振检查评估早期治疗响应,并根据早期治疗响应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分组。结果显示,联合吡咯替尼显著改善了早期曲妥珠单抗治疗无响应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与早期响应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相当。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联合肿瘤突变负荷和RTK - RAS通路突变状态可以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结局,并协助选择通过吡咯替尼治疗获益的潜在优势人群。研究进而提出了早期响应引导的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新策略,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新辅助人群的精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临床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等项目支持。中期分析等前期研究结果先后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及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进行交流,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山大二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余之刚团队长期致力于乳腺疾病的综合诊疗和乳腺癌预防、基础及转化等多层次研究工作,坚持临床研究、疾病预防和转化医学并重,积极推动临床—科研—临床的转化模式,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疾病的防诊康开展多层次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发表于JAMA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Genome Medicine、Small、Nano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

上一条:胡三元教授团队在结直肠癌耐药领域取得突破
下一条:葛少华教授、李建华教授团队在口腔和全身系统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方向取得新进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