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齐鲁医院吕明教授团队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系统解析血液蛋白组学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风险
2025-03-27 17:25   齐鲁医院   (点击: )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吕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IF=14.7)发表题为“Associations of 2923 plasma proteins with inciden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genetic analysis”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吕明、副研究员杨孝荣、院聘副研究员张同超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雪凝为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

炎症性肠病发病前的蛋白质组学变化可为解析其病程进展及探索潜在靶向干预手段提供重要依据。尽管已有研究初步探讨了血浆蛋白与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联,但往往受限于样本规模较小或蛋白质组学检测范围有限。该研究利用来自48,800名非炎症性肠病参与者的2,923种血浆蛋白的基线数据,进行了一项中位随访13.6年的纵向分析,并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贝叶斯共定位分析等方法,研究血浆蛋白和炎症性肠病及其亚型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揭示炎症性肠病的潜在药物靶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673种、295种和125种蛋白质分别与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相关;孟德尔随机化和共定位分析将IL12B、CD6、MXRA8、CXCL9、IFNG、CCN3、RSPO3和IL18优先确定为与炎症性肠病或其亚型具有潜在因果关联的蛋白质。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纵向分析与遗传学因果推断的结合,为炎症性肠病的早期预警和药物靶点开发奠定了基础。

吕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自然人群队列及专病队列建设、消化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精准防控、环境暴露与健康结局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上一条:夏强院士做客齐鲁仁和大讲堂作主题为“厚植学科人才沃土 凝聚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学术报告
下一条:齐鲁医院李刚/薛皓教授团队发现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