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高成江教授团队揭示Lipid droplets调控抗真菌免疫反应新机制
2025-04-10 15:09 孙万伟    (点击: )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中科院一区,IF=21.8)发表题为“Lipid droplets restrict phagosome formation in anti-fung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孙万伟和博士研究生吴瀚为共同第一作者,高成江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高成江教授团队青年教师刘冰玉、郑义、陈恬和刘峰等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和讨论。

58005

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人类真菌病原体,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侵袭性真菌导致每年约70万感染病例,死亡率高达40%。目前,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可用抗真菌药物及其有限,如唑类、棘白菌素和多烯类。另外,广泛的耐药性和药物毒性进一步限制了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导致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深入了解宿主抗真菌免疫机制,对于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和改善治疗真菌感染策略至关重要。

脂滴(Lipid droplets, LDs)是巨噬细胞在病原体吞噬过程中可被诱导合成并与吞噬体相互作用的胞内细胞器。然而,LDs在吞噬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仍然不清楚。本研究中,使用真菌感染模型揭示了LDs在调节吞噬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发现LDs的积累限制了吞噬体的过量形成,进而保护巨噬细胞免于死亡。本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吞噬真菌,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控制在免疫细胞能够承受并能有效杀灭并清除真菌的范围之内。巨噬细胞实现这个功能的具体分子机制是:通过LDs的形成竞争性地消耗细胞内的内质网膜组分,同时改变了RAC1的细胞膜定位及其GTP酶活性,从而限制真菌吞噬体的大量形成。Hilpda缺陷的巨噬细胞的小鼠,因合成LDs减少,使其对白色念珠菌侵袭更加易感。相反,若使用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抑制剂Atglistatin,能够显著改善侵袭性真菌在宿主内的感染进程。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LDs通过控制吞噬体过量形成以避免免疫细胞死亡的机制,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

高成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天然免疫识别与活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Immunology(2016,2017)、Immunity、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2021,202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PNAS、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2021,2023,2024)、PLoS Pathogens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等的资助。

上一条:澳门大学欧阳德方教授做客“闪药讲堂”
下一条: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做客基础医学院卓越论坛系列讲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