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人物
齐鲁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人物 > 正文

退役军医赵宏兵:退役只是战场转移 在哪里都得“战斗”
2022-02-08 10:26 董昊骞 张海振  山大视点   (点击: )

2019年5月,从军24载的赵宏兵退役了。即便再也听不到军营的哨声,但他仍旧战斗在诊室里、病房中,继续完成着军医的使命,他认为,患者的呼声就是命令。

一盏在废墟中点亮的灯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级地震。近2000公里外的解放军第456医院,正在参加护士节庆祝大会的医生赵宏兵仿佛感受到了大楼的不自觉晃动,当晚的新闻联播里,他得知了这次大地震的情形。那晚,赵宏兵觉得医院应该会有救灾的安排,心里也做好了前往四川救灾的准备。

2008年,赵宏兵参加汶川地震救援

果然,当晚解放军第456医院组成应急医疗队,紧急集合70多位医护人员到医院操场集合。“根据上级传达的任务,我们要派出一支30人的队伍。”10多年后,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赵宏兵仍热血沸腾。

“领导会一个个点名,被点到名字的医护人员答‘到’后出列。”最终30人集结完毕,这其中,就有赵宏兵。当晚,带上抗震救灾和个人生活物资,这支军医队伍一路向西。

在汶川地震最前沿的龙门山镇,电力塔、信号塔、房屋……全部倒塌,没电、没信号、没屋子,只有一片废墟。

由于赵宏兵所在的队伍带了两台发电机,他们发起电后,扎下营盘,并在帐篷高处点亮了一盏灯。就是那一盏在废墟中点亮的灯,给黑暗中担惊受怕的老百姓带去了光明和慰藉。

“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救我们了!”灾区的百姓拥抱在一起,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提着的心也放松了下来。在他们心里,解放军就是那盏照亮整个废墟的灯。

最甜的樱桃

在当地救援了一周多时间后,这支救援队的主要任务转为分成3人一组的10支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到灾区老乡家里去送医送药。

“我们所到的山区,村民主要靠种樱桃和中药为生。”在一天的送医送药上门工作后,临走时农家小姑娘一定要给赵宏兵等3人送一些樱桃,让他们品尝并表达感谢。“我们肯定不能要”,赵宏兵给小女孩说:“谢谢你,心意我们领了,家乡遭受到如此大难,这些樱桃留着卖钱吧。”

但回到营地打开药箱,赵宏兵才发现3颗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放进来的樱桃,于是给小分队的每人分了一颗,那是赵宏兵这辈子吃过最甜的樱桃。樱桃甜,赵宏兵的心里更甜。

在汶川工作和生活的93天,这支军医队伍顺利完成任务,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珍贵回忆。

最令他难忘的一幕,还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彼时,他们在帐篷里支起了电视,和当地百姓一起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全部官兵和人民群众纷纷起立,站在一片废墟中唱起了国歌。他说:“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救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唱国歌的画面这辈子都忘不了。”

一声酣畅淋漓的大喊

赵宏兵的父亲赵宗诚是1955年参军的老兵,曾参加过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并荣立过三等功。从小听父亲讲当兵的故事,赵宏兵立志长大以后也要当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95年他大学毕业参军,在驻湖北伞兵部队进行半年的入伍集训。期间,还曾去过英雄的部队——“黄继光连”。参军集训半年后,赵宏兵又到基层飞行部队锻炼两年。他和飞行员、地勤师、机务兵朝夕相伴,度过了难忘的青葱岁月。

2019年5月,退役后的赵宏兵自主择业来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工作。

脱下了军装的赵宏兵,继续在山大二院的平台为患者服务

“不舍!”赵宏兵顿了顿说,“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骨子里还是个兵,最重要的,我还是军医。”在他看来,父亲那一代军人在战火中锻炼成长,严谨、务实、干脆、直接。“我们这一代继承了他们很多优点,而作为医生,可能有着更加细腻的思考,工作中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由于参军入伍首先集训的地方就是湖北,赵宏兵一直将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得知情况后,赵宏兵立马写了请战书,甚至都没来得及上交纸质版,拍了张照片发给科室主任后,他立马准备起出征的行囊。

请战书的内容其实并不长:我是老党员,我曾经是一名军医,我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3条请战理由不到半页信纸,却字字千斤之重。

2020年,赵宏兵驰援湖北时,特意剃了光头,这是标准的部队出征头,他的妻子为他擦去发渣

2020年2月9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组建的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从济南出发奔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出征前,赵宏兵按照部队的传统剃了光头以便清洁,这是军人标准的出征头。

尽管经历过汶川地震,赵宏兵已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到达武汉,忧虑感迎面扑来。“地震是物理灾害,我们知道发生余震了就找地方躲过去,但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生物灾害,我们根本不知道病毒在哪里。”当时,山大二院作为援助湖北的国家队,收治的患者都是最危急重症的。到达的第二天,50张床位就全部被占满。

当时,对危重患者的紧张抢救就像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在一次凌晨3点的交接班时,赵宏兵被上一班的同事告知,其中一名患者的情况不太好,“不知是否能撑到天亮”。

赵宏兵驰援武汉时,特意在防护服上写了一个“兵”字,穿着防护服的他敬了一个军礼

穿上一层又一层防护服,戴上一层又一层手套、口罩、鞋套,赵宏兵和同班组的同事进入了这个病房。彼时,那名患者的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肾脏功能等均出现了衰竭、全身炎症反应导致高烧不退,仅靠各种机器维持生命体征。“接班时,他的心跳每分钟一百二三十次,已经是心衰了。”赵宏兵就和搭班的赵护士一直守着他,通过用强心药、平喘药等操作缓解症状,到天亮时,这位患者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

武汉早晨6点的阳光一点点洒进病房,照到了窗台,照到了床头,也照进了赵宏兵和同事的心里。在交完班、换好隔离衣物后,走出医院大楼的那一刻,俩人自豪地大喊:“我们是世界之王!”

一团朴素且温暖的火焰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总会在不经意间制造惊喜。从医26载,一面面锦旗不断送到赵宏兵办公室。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更长。谈及未来,赵宏兵说自己会继续用平生所学,为群众、为百姓服务。同时,延续自己在抗疫归来后持续做的巡诊义诊工作。

赵宏兵在偏远地区进行义诊

“这一年多,我去了不少偏远乡村、革命老区,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送温暖”,赵宏兵说,就在今年初春的一次偏远山区义诊时,当地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说,有一对老夫妻由于腿脚不好,来不了镇卫生院。听到此处,赵宏兵当即表示要到老人家中为老人诊治。当他们到达时,老人家中的炉子已经烧得很暖和了,还洗好了茶碗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看诊完毕走出那间屋子时,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悄悄对赵宏兵说:“这老两口生活很拮据,平时根本舍不得点炉子,看到专家亲自到家里诊治,特意点起了炉子。”这是一团朴素的火焰,也是一团温暖的火焰。

有仁心才会有仁术,正是有最初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有了感动与获得。因此,赵宏兵更不愿辜负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除此之外,抗疫归来的赵宏兵还参加了近30场关于抗疫精神的宣讲。接下来,他准备继续讲下去,“我要把抗疫精神传给青年一代,让他们成为将来挑社会大梁的栋梁之才!”

军队好比熔炉,经过多年锤炼、洗礼,即便脱下军装,那锻造的信仰、纪律、品德和意志,依然熠熠生辉。

赵宏兵说,如今虽舞台不同,但初心永不改。

上一条:校友宋超:当国旗在我手中经过时
下一条:王克芳:护理学,见证、热爱、推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