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高学勤:中国医学界传奇人物
2020-01-13 09:07     (点击: )

高学勤如同一块古化石,埋藏在历史的夹层中,一经发掘,血肉尚存,肝胆尚在,弹之依然有铮铮地骨响。

  1965年,在递交的一份“思想汇报”中,高学勤说,“关于自己的优点,实在想不起来,要是非说不可的话,只好说,搞好了份内应该干的事,想多干点事,老老实实地干点事,没出医疗事故,对群众解释医疗问题耐心,想尽一切办法教好技术接班人……”

几十年过去了,言犹在耳。

 

曾为蒋介石、杨虎城、冯玉祥治病

高学勤,(1903—1978),安徽省蚌埠市人,国内著名的血液病、传染病医学专家;1931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京中医院、南京市立医院、南京传染病医院任住院医师,1937年南京沦陷后,高学勤先生辗转至贵州,任贵州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43年,应邀赴“陪都”重庆,任国民中央医院内科主任,兼湘雅医院教授,月薪200大洋。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高学勤先生远渡重洋,赴美国费城吉福生医学院、波士顿麻省医学院深造,1947年回国,被南京大学医学院聘为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1950年秋天,高学勤先生再应母校之邀,到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任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兼山东省立第二医院内科主任。

档案的记载约约绰绰,但依然可以看出,解放前,高学勤是中国医学界传奇人物。在那个时代,中国医学界颇流行“南有湘雅,北有齐鲁”之说,高学勤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年及而立,以教授身份执教湘雅,又在不惑之年,回齐鲁大学再执内科教研室及省立第二医院内科,且漂洋过海,喝过洋墨水,中西合璧,在中国医学界凤毛麟角,风骚独领。

高学勤先生在重庆中央医院任内科主任的那些日子,因为名气太大,求医问诊者三教九流,其中不乏达官显贵,风云人物,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就曾亲笔手书,请高学勤为其治病,在那个时代里,蒋介石的手书如同“圣旨”,高学勤何敢怠慢?此事一经披露,重庆上下皆称高学勤“御医”,高学勤淡然一笑,在他看来,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医生治病,都是职守,职责所系,不值得大惊小怪。

而历史事实是,高学勤不仅治过蒋介石的病,治过戴笠的病,还为以反对蒋介石而著称于世的冯玉祥将军治过病;为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杨虎城将军治过病;为爱国“七君子”之一的史良,为民盟创始人之一、先为共产党的朋友,而后沦落为“大右派”的罗隆基治过病,也为当时联大驻华大使潘友新治过病……

 

奔走穷山恶水,“活人数千”

解放前的高学勤并非仅为风云人物看病。据档案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为抗击、粉碎侵华日军的“细菌战”,高学勤先后三次深入疫区参加霍乱菌的防治,“活人数千”!

历史上,贵州,湖南一带多疫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借捕蛇者之说,描绘疫情的凶险:得触草木尽死的毒蛇为药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疠。——大风者,麻疯病;挛腕者,手足蜷曲,不能伸展之病;瘘为脖子粗胀;疠为恶疮。如此恶险之地,闻者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而高学勤在贵州教授的5年间,每年都带领弟子们深入疫地、疫情,开展传染病、流行病普查和防治,若非心系民间疾苦,他何致冒如此大险?

解放前、后,四川省血吸虫病肆虐成灾,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不问百姓死活,高学勤凭着医生的一颗良心,奔走呼号于穷山恶水,能救一命救一命,能救一家救一家,血吸虫病多发生在穷苦人家,衣食尚不能自保,哪里掏得出钱买药?高学勤发明“老醋泡铁钉”的验方,代替铁剂治疗。一代医学大师如同乡间郎中一样,悬壶济世,一个验方救活多少身家性命!被一方百姓尊为“救命菩萨”,这验方至今还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沿袭使用。

解放初期,国家实行“供给制”,高学勤月薪为1200斤小米,据高学勤当年的弟子说,他们的老师“不为一己食禄之多寡,一心扑在新中国的医学事业上。”乾坤初定,思贤若渴,高学勤因医术高超,获得无数桂冠和荣誉:济南市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丝虫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药卫生学会常务理事等,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任济南市九三学社筹委会副主任,第二、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人大特邀代表等。因为工作积极,成绩突出,1955年、1956年连续被评为齐鲁医院、山东省卫生厅、济南市、山东省卫生战线的先进工作者……

 

历史拐点,遭遇变故

1957年8月6日,人民日报以一篇“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拉开了“打退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的大幕。一切都好像发生在一夜之间,高学勤的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主任、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特邀代表等职务称号,统统被撤消,大大小小的“荣誉”宣布作废,二级教授贬至三级教授,工薪骤减……

1961年,虽然摘去“右派”帽子,但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仍然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之后又是十年浩劫,批判,斗争,打扫厕所……从1957年被打入“另册”,到1978年生命结束,在漫长的20多年里,高学勤不能听诊,不能开处方,也不能开坛授课。文化大革命中,四川的一位病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见高学勤正弯腰驼背地冲洗厕所,那位病人仰天一声长叹:“是我命该当绝啊!”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1957年的9月25日,当时的省立第二医院评选办公室还为高学勤申报了先进工作者:

  高学勤同志的先进事迹:

  (一)科室主任领导方法:能发扬民主,对科内各项工作能普遍征求意见,作出决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如搞好内科工作,对各级大夫的工作安排,各级大夫之进修,都能提出讨论,并圆满解决,如讨论4名代理主治大夫的工作问题,全科大夫的进修问题,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二)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细致,深入。

  ①每周4个上午参加查病房,对各病房的重点病号能掌握病情,全面了解内科病房,协助解决问题,比如对某些病情的诊断、检查技术及治疗方案等。据了解,各地医院主任(每周)至多查1-2次,很少有这样深入的。

  ②在节日,如元旦、国庆节,抽出时间亲自到病房、急诊室,问有无疑难问题,及时指导处理。

  ③因公出差,开人代会、参观等,从外地回济南后,首先到科室了解情况,到病房了解有无困难,而且,次日即上班,从不告假休息,常常出发回来后,先到病房查看,然后再回家。

  (三)在教学及培养大夫、进修大夫方面:

  ①主动提出给全科大夫讲解“原子医学”,提高大家对原子科学水平之认识。

  ②③④(略)

  (四)协助兄弟医院亲自会诊:

  如省立第一医院,铁路医院,军区医院,青岛、北京血丝防治研究所等地,不断地去会诊,全年不下40-50次。

  (五)科学研究方面

  ①著作:(略)

  ②科研:

  A建议铁道部,火车行经丝虫病流行区时,要注意灭蚊,以防止在火车上传染旅客,并将丝虫病带往非流行区。已为铁道部采纳,对预防丝虫病传播有一定的贡献。

B担任本省丝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两次亲赴济宁丝虫病研究所指导工作。

第一次在1956年2月中旬,当时该所在治疗工作上无人负责,即派科内大夫前往协助治疗。还亲自到乡间了解丝虫病流行情况和农民健康状况,而后决定慎重使用卡巴松、海群生试行治疗。经过缜密观察,证明了卡巴松的毒性是存在的,尤其对身体较弱的病人更易表现。因此证明其意见是正确的,指导是及时的,阻止了最初有关方面急于推行卡巴松(治疗)的决定,使患者免于药物中毒的危险。

第二次是在1956年9月初,在济宁应用卡巴松试行治疗300余名丝虫病患者时,发现有肝肿大、发烧等情形,当时不能肯定是否由药物中毒所致,(济宁市)决定电话请示卫生厅,请高主任去济宁帮助解决,但卫生厅答复:高主任很忙,不能赴济宁。时值炎夏,高主任得知消息后,次日即赴济宁,丝防所的人很惊异。下午,高主任即在济宁逐家诊视病人,证明确为卡巴松中毒性肝炎,并指示处理办法。中毒者基本痊愈,这就进一步证明卡巴松治疗并不安全。我省丝虫病患者估计有200万人需要治疗,最初有人主张用卡巴松推广治疗,但结果经高主任一再观察证明,(卡巴松)毒性不小,重的中毒者约5%左右,及时制止了在丝虫病防治方面的冒进行动,避免了很多人中毒的危险……

 

历史的话外音

张茂宏教授是高学勤先生的弟子之一。当年,就是高学勤派他去济宁市丝虫病防治所“协助治疗”的。一去就是年余,奔走于穷乡僻壤,千家万户,吃够了苦,也丰富了学识。

讲述恩师往事,老人眼睛里始终含着泪水。

  “高先生在世的时候,许多病人因为他活着而存活下来。高先生去世了,肯定有病人因为先生之死而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茂宏说,高学勤学术造诣博大精深,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担任博士生导师。在齐鲁医院的发展史上,高学勤也功不可没。来齐鲁医院后,开拓性地建立起心电图室,又第一个开展胃镜检查,这是齐鲁医院在消化系统领域的一大进步。先生的到来,形成了齐鲁医院的心血管、呼吸、血液、消化“四大专业”,并使之处于山东省领先地位。

  对下级和学生很宽厚、慈爱,也极严厉。医生、护士想揩高学勤的“油”了,就会故意在先生面前喊天气太热了,口渴了。高学勤就会跑到大街上买回冰糕、西瓜之类,慰劳下属们。高学勤说一口纯正、漂亮的英语,工作中经常用英语和年轻的大夫们交流,以提高年轻人的英语水平。而一旦严厉起来,不怒自威。凡是高学勤查房的日子,值班医生无不精心准备病历和治疗方案,害怕经不住他的检查、询问,稍有疏漏,哪怕高学勤只是一个眼神,也能看得人无地自容。若是高学勤冲谁一点头,笑一笑,或者拍打谁的肩头一下,这个值班医生保准会自个儿偷偷乐上三天。

  “大医院”并非医院的大楼之大,而是医院的大师之大。别人看不透的病,他能看得透彻,别人治不了的病,他能治个准到。高学勤就是这样的大师。张茂宏教授讲述了恩师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在1954年春天,居住在齐鲁医院近旁的一位老太太,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昏厥,送进齐鲁医院,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病因不明,征得死者家属同意,决定解剖尸体,求证病因,由著名教授孙绍谦主刀,正当孙教授走向手术台时,高教授满头大汗地赶来,告诉孙教授,解剖尸体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个人的保护,千万不可创伤了自己的手指。高学勤已经对死者的家属、邻居做了走访调查,死者生前正在纺羊毛,没有任何发病征兆,突然胸闷、呼吸急促,昏倒在地。综合种种现象分析,高学勤怀疑“炭疽病菌” 致死。炭疽病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烈性传染病,曾经是侵华日军在华北地区使用的主要细菌武器,大都靠牛羊等牲畜携带、传染和蔓延,感染者十人九死!不能不百倍警觉和戒备。高学勤不愧为一流的传染病专家,尸体一经解剖,千真万确是高学勤所担心的炭疽病。一个病例的发现和确诊,立即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济南地区的全民行动,打响了一场防治炭疽病菌传播的人民战争。高学勤为济南市民的生命健康立了一大功劳!

  高学勤的功德之举决非仅此而已。

  早在1951年7月间,高学勤以山东省人民政府麻风病普查、防治工作组第四组组长的身份,率队赴海阳县开展工作。麻风病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患者常遭受歧视。高学勤和他的队员们在数月时间里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在曹村,确诊了400多名患者,在邢庄休养所,为144名休养员做了查体诊断,在生产村治疗了320多名传染病患者,在湖八村等处大约治疗了500多名病人。牟家村贫协主任的妻子患心包炎,在那个时期这种病是不容易彻底治愈的疾病,而高学勤却能帮助病人制定延长生命的措施,让病人感动不已。在此期间,高学勤还指导海阳县医院改进治疗、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反而更显著了,也为病人节约了药费开支,而海阳县医院治愈出院病人也由每月60多人增加到百人之上……

  这便是一位医学大师之“大”了。

至于高学勤教授一生教授出多少有成就的弟子,张茂宏教授一时难以数清,只说了一些齐鲁医院的学兄学弟:譬如我国著名的放射医学专家华伯埙、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王永惕、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高德恩……

  1978年,高学勤先生病死于结肠癌。去世之前,一位医学大师未必不能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觉察和了解,但不知什么原因,高学勤一直守口如瓶,从不诊断,从不治疗,直到大量便血,才被弟子们抬进病房,那个时候,已无力回天……

  高学勤生前终于没有等到对自己的“平反通知书”。故记录如下:

  ……综上所述,高学勤教授在历史上和鸣放期间,有些错误言论,但是属于认识问题,构不成反党反社会主义,是属于错划右派分子,根据中央(1978)35号文件精神和(1957)“划右派分子标准”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对高学勤教授被错划右派分子问题给予改正,撤销原处分决定,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原工资级别。鉴于高学勤教授已经去世,故恢复原工资级别一项不再执行。

××××××核心领导小组  

1979年2月3日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上一条:赵常林:婴儿瘫造就一代“骨科圣手”
下一条:郑毓桂:从“娃娃号兵”到针灸名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