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由校友捐资2000银元建造的校友门,南侧由清末状元王寿彭题写的“校友门”始终未变。
老舍先生第二次来该校任教居住的11号别墅。如今该校长柏路、青杨路仍保存11座当年的教授别墅。
1917年建造的柏根楼,中西合璧式建筑,老舍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此讲课。
1917年建造的葛罗神学院楼,如今为该校教学四楼,是迄今该校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
麦柯密克楼建于1923年,也是老舍先生来该校任教最早的落脚处,1997年被大火烧毁,后扩建成现在的办公大楼,风格依然保持原建筑的韵味。
素有男生的伊甸园之称的号院是当年的男生宿舍,1916年由美国设计师亨利·墨菲设计建成,四百个房间,设备齐全。如今已改造为山大留学生公寓。
1917年建成的圣·保罗楼至今保存完好,作为当年英国圣公会神职人员宿舍,通过连廊即可到达北侧的教堂。
山大趵突泉校区坐落在文化西路以南经十路以北,青年东路与青年西路之间,坐南面北,中心建筑南北轴线长达200多米,所有建筑均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并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办公、教学、生活分区设立,各种设施完备、耐用,至今不衰。
在繁茂的绿树丛林中,青砖碧瓦,中式的庄重优雅、西式的雍荣华贵在此交融,以及颇具异域情调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楼宇,考文楼、柏根楼、麦柯密克楼、葛罗神学院……这一切的一切在无人机高空的鸟瞰影像中渐渐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所在的趵突泉校区(原齐鲁大学校园)。该校区如今依然是泉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历史给予了我们回忆,至今保存这么完好的楼宇亭台,更给予了我们对文化历史沉淀的敬畏。相关资料记载,该校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齐鲁大学起源于1864年创立的登州文会馆,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合办,设文、理、神学、医学四科,是旧中国13所教会大学之一。学校的医科实力最强,齐鲁大学最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老舍、钱穆、顾颉刚、栾调甫、马彦祥、吴金鼎、胡厚宣等学术名家先后在此执教。
齐鲁大学的医学院1952年并入山东医学院,后升格为山东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与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原齐大校园被称为山东大学西校区,2009年5月4日改称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齐鲁大学旧址的建筑群于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今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在济南市区的不少大学已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及城市的周边选址新建,现代化的新校园、新大楼取代了装满历史记忆的老校区、老建筑,也有的老校园在拆迁和改造中渐渐消失……高校搬迁了,但老校的建筑、一草一木难以再次跟随和复制,城区的老校园、老建筑、老的校园文化成了稀缺,因为沉淀下来的文化是带不走的。
记者赵天羿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