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人文 >> 正文
募款办学,两代人情系中国
2019-03-05 16:39   来源:《齐鲁医学往事》   (点击量:)

189795日,美国传教士路思义和妻子伊丽莎白斯受美国基督教差会长老会的派遣来到中国,从此,他开始投身中国的教育事业,并为筹建大学殚精竭虑。其子受其影响,也把山东当做故乡。

 

在文会馆担任物理教师

路思义(Hev .P. D.LergenD.D),后来译为路斯或鲁斯,名亨利(其长子亦名亨利,即世界名人鲁斯Henry R.Luce),186892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市郊,父亲是一个杂货批发店主。他的童年时代正是美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路思义产生了深深的影响。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完整的封建农业社会,人们仍然生活在那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活模式之中。胶东半岛地区更是如此。  

1888年春天,路思义考上了耶鲁大学,临毕业时,决定把一生献给传教事业,进入纽约神学院学习,为去东方传教做准备。

1897年,路思义和伊丽莎白斯结婚,她是一名青年基督教会的会员,耳朵有点聋。同年,这对新婚夫妇受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的派遣,来到中国芝罘(即今天的烟台),在岸上迎接他们的是一位山东东部长老会的领导人柏尔根。第二天早晨,他们开始向登州城出发。

路思义来到登州时,文会馆已有20年的历史。根据当时教学的需要,学校让他担任物理教师,但是首先,要跟一位中国老师学一年中文。

18984月,路思义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就是后来美国《时代》周刊的创刊人鲁斯。

路思义除了教课之外,还经常下乡到周围各县去传教和熟悉情况。通过大量地与当地人接触,路思义与胶东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并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心。早年的一些幻想消失了,他看到了痛苦的生活现实,也发现了这个民族的内在力量,这些都表现在胶东人民的许多优秀品质上,如吃苦耐劳、善良朴素、顽强坚韧等。

早在1898年,山东西部长老会就提议把文会馆迁到济南,年轻的路思义也看出学校搬迁的趋势。因为登州地处一隅,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学生来上学十分困难。另外,路思义感到学校的教学内容有些陈旧,需要增添新的内容。但是,正是他有这些想法,反而使他遭到学校领导的冷遇。

190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路思义为学校的搬迁工作紧张地忙碌。截至秋季开学时,学生们已在潍县上学而不再是登州了。学校虽已迁至潍县,但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主要是经费问题。1905年秋,柏尔根要求路思义回国休假并筹募资金。路思义知道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他答应了。

为中国两所著名大学募款

1906年春,路思义和家人一起回到美国。当时,进教堂的美国人已经非常习惯为传教士捐款,但为一个教会办大学捐款却是从未有过的事。路思义发现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中国很不了解,所以,他的工作不仅仅包括筹集捐款,还必须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这样,在美国他又成了一个宣传中国的“传教士”。

1906年春至1907年春,他走遍美国各地,到处募集资金并做宣传中国的工作。路思义一家在芝加哥遇到国际农具公司创办人的遗孀麦考米克夫人。她见小鲁斯聪明伶俐,思维敏锐对答如流,欲收为义子,供他在美国读书。小鲁斯不肯留下,麦夫人就供给他教育费用,并捐巨款给广文大学,建了一座雄伟的科学馆大楼,按照美国的传统习惯,以捐款人的姓名命名。路思义还利用校友关系向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出身的富家募了很多钱,对广文大学的建设贡献很大。

1912年,长老会再次派路思义募款,老路思义跑遍了美国各地和美洲各国,每到一地,他就直接去找乐善好施的富豪(都是教徒),他口才特别好,尤善于投其所好说服顽固守财的人。他把筹建中的大学描绘的完美动人,并出示设计好的学校各部门建筑蓝图,动员富豪认捐。历时三年,共募集到五十多万美元巨款。

1915年,老路思义捐得巨款后,自己在国外就计划好并请人设计了施工图纸,给化学楼定名柏尔根楼,物理楼定名狄考文楼,神科仍叫郭罗培真楼,礼拜堂叫康穆堂,图书馆为奥古斯丁楼(纪念捐款人),钱是路捐募来的本来谁也无法反对,却遭其他教派妒忌。路思义便愤而离校。

此前,中国曾有几所大学邀请路思义去干副校长,都被他拒绝。但是191812月司徒雷登的一个邀请却打动了他。司徒雷登当时任南京神学院希腊语系主任,此时他被北京新成立的一所大学邀去干校长。他约路思义一起先去北京看看行情,这所新成立的大学就是后来的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和路思义到北京后,很快被那里的条件所吸引住了。司徒答应当校长,条件是坚决请路思义干副校长。获得同意后,司徒把建校筹款的任务交给了路思义。

19195月,路思义再次返回美国休假与筹款。从1919年到1924年,五年间路思义一直住在美国。到1924年春返回中国时,他的筹款总数达到200多万美元。一个伟大的目标实现了,燕京大学变成了现实。继齐鲁大学之后,路思义为中国的又一所大学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多年的奔波操劳,他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疾病加剧。

 

抗战时期呼吁美国支持中国

1926年,燕京大学搬入新址。随之而来的仍然是需要大笔的款子来盖房、买地、购置仪器设备等。学校要求路思义在美国继续筹款。路思义估算了一下,在以后的十年内,学校大约需要五六百万美元的经费,筹集这笔款子是项巨大的任务。路思义决定不回中国了,他的身体已不充许他来回折腾了。经过1927年上半年从未有过的紧张工作之后,年近六十的路思义辞去燕京大学的工作。

1935年春, 67岁的路思义退休。当年夏天,他途经日本对中国做了最后一次旅行。他来到济南,参观了齐鲁大学。18年过去,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齐鲁大学已成为一所非常重要的大学。

路思义对日本拓张侵略的野心早有注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呼吁美国政府停止与日本贸易,以支持中国。同时,他在美国就中国问题做了多次讲演。

19397月,路思义约集一些研究中国的学者举办讲习班,学习结束后,学员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1940年夏季,这个学习班第二次开课时,有更多的人参加。在准备1941年夏季的第三期时,路思义的身体已衰弱得难以支持。

过了大半辈子流动的生活之后,路思义总算有着一个幸福的子孙绕膝的晚年。他的大儿子卢斯此时已成为美国新闻界的著名人物,在左右美国和国际舆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1127日,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美国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整整一天他的神经紧张着,听广播,写东西,在电话上与大儿子谈话。第二天早晨,他的女儿去卧室看望他的时候,发现这位73岁的老人已经溘然长逝了。

 

两代情系中国

路思义的大儿子亨利·鲁斯,也就是著名的美国杂志《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鲁斯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他回国后创办了《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基本上每年都会刊登一名中国人作为封面人物,它刊登的第一名中国人就是吴佩孚,而吴佩孚就是蓬莱人。

麦考米克夫人曾捐巨款资助小鲁斯上学,小鲁斯后考入耶鲁大学。小鲁斯边学习边给学生自己办的报纸写文章,与主编海登结识为莫逆,后来两人合编《耶鲁日报》和《时代》杂志,各展其才获得成功,不久海登去世,鲁斯又创办《幸运月刊》和《生活》杂志,最后吃掉竞争对手《文艺周刊》,垄断并发展了美国的新闻事业且享誉世界。世界各国元首无不与之交往,曾与中国的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合影,与周恩来长谈并派人去延安,反对希特勒和日本天皇,曾多次批评罗斯福并影响美国的政策,成为“无冕之王”。

小鲁斯发迹后,多次回到他出生的登州,幼年生活自学的潍县广文中学,初中寄读的烟台芝罘学校,夏日避暑的青岛,济南的齐鲁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以及上海、天津和齐大流亡四川寄居的华西大学。他对这些学校多有捐赠。燕京大学用他的捐款造了一座大楼,命名为鲁斯馆,以纪念他的贡献和老鲁斯的功劳。小鲁斯每到一地,当地首脑无不按外国元首礼仪隆重接待,他热爱中国,把山东当做故乡,多次指责罗斯福在中日战争中卖汽油和废铁给日本、轻视中国战场,力促政府增加对中国的援助,对中国局势有重大影响。1967年病逝。

上一条:巍巍齐大(齐鲁医学那些年)
下一条:1917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63911    传真:0531-88382107     投稿须知 投稿信箱:yxbzgc@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