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上午,趵突泉校区药学院新科研楼五楼报告厅先后举办了主题为“Curiosity Driven New Reactivity Discovery”、“AApeptides: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Self-Assembly of Multi-Layered Metallo-Supramolecules with Increasing Complexity”的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主讲人分别是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史晓东教授,蔡健峰教授和李霄鹏教授。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刘新泳教授与院长助理李敏勇教授接待了三位专家,刘新泳院长主持,百余位齐鲁医学院师生参加报告会。
讲座开始,史晓冬教授首先做了以1,2,3-三氮唑衍生物具有新荧光团特性为题目的报告。史教授发现1,2,3-三氮唑作为一种很好的σ-供体和π-受体,可以用作一价金催化剂的配体,从而形成稳定的TA-Au复合物。在合成1,2,3-三氮唑衍生物的过程中,史教授发现当2位氮上连接多芳香体系时,在340nm左右的激发光的照射下,物质会产生蓝光光子。由此,史教授提出了NBT新发光机制。通过此办法改造过的1,2,3-三氮唑衍生物荧光团的蓝光纯度比市售OLED纯度更高。此外,通过实验,史教授发现2位取代的1,2,3-三氮唑荧光团在激发态与金属配位时,由于能量以非光子的形式输出,可以达到“turn-off”荧光淬灭的效果。
李霄鹏教授做了题目为“多层金属复杂超分子的自组装”的报告。李教授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设计并合成了四个刚性的G2同轴六元环-kandinsky circles。但由于具有挑战性,无法达到更高一代多位三联吡啶配体的合成。后来李教授找到了前体与伯胺和吡喃盐之间连续缩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G2-G4的合成横位可能。此外,李教授发现,同轴六元环通过形成跨膜通道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高抗菌活性。
蔡健峰教授做了关于AApeptide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的报告。蔡教授表示AApeptide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类多肽结构,这类多肽化合物已证明具有潜在的生物材料和医药领域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所有已报道的该类结构均基于天然L构型的多肽,最终得到L-AApeptide骨架的化合物,与之绝对构型相反的D-AApeptide骨架从未得到开发,基于D-AApeptide的二级生物结构更难以实现。但是,蔡教授合成了一系列基于L-氨基酸和D-AApeptide(2:1比例)的混合低聚物,并检测到这些分子具有抗菌、抗癌、治疗阿尔滋海默、治疗糖尿病等的活性。
三位教授为药学院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兴趣。报告结束后,三位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多次互动,对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场师生表示受益良多。
史晓东教授,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和1997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受聘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终身教职)。2015年起受聘于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终身教授),2017年晋升正教授,获得NIH和N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史晓东教授课题组长期以来专注于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学及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并成功开发出新型的多种三氮唑-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三氮唑作为金属配体的方法学研究以及其在材料和生物化学的探索。自2005年建立独立课题组以来,已在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0多篇。
蔡健峰,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化学系教授,1997和2000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5年受聘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5年至今任南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同时,自2009年起至今蔡健峰教授也是佛罗里达墨菲特肿瘤中心药物发现计划成员。
主要研究研究领域为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材料和生物物理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模拟肽的设计、合成与研究;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在Acc.Chem.Res、JACS、Angew Chem Int Ed、Chem.Sci,Biomacromolecules, Org.Lett,J.Control.Release,Biosensors.Curr.Med.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
李霄鹏,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99-2004年: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4-2008年: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2年: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工程和商业项目系任助理教授。2016年至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1)使用多位配体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大型超分子,其提供更多的几何约束以防止形成多个实体并达到最热力学稳定的结构。2)通过装配前或装配后修饰将各种官能团结合到超分子核心结构中。3)使用质谱法,例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和离子迁移-质谱(IM-MS)表征超分子。4)探索这些装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主客体化学,分子识别,反应性调节,催化,模板指导合成和生物学。在J. Am. Chem. Soc、Chem. Commu、J. Eur. J. Med.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