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李石洋教授团队揭示胆汁酸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新机制
2024-07-07 11:49 郑梦琪 翟云姣    (点击: )

近日,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教授李石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延青、基础医学院教授袁得天联合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Mathias Heikenwalder揭示了结肠炎过程中肠道胆汁酸参与肠炎进展的细胞及分子机制,为靶向肠道胆汁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开辟了新思路。研究成果以“TNF compromises intestinal bile-acid tolerance dictating colitis progression and limited infliximab response”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Cell metabolism(IF = 27.7)。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博士研究生郑梦琪、主任医师于岩波,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翟云姣、博士后申静。山东大学是第一作者单位。

该研究发现,在肠炎进程中,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TNF通过RIPK1/ERK信号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对肠道胆汁酸的耐受能力,进而引起胆汁酸在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量累积并以内质网应激依赖的方式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因此,耐受系统损伤会极大促进肠上皮细胞对胆汁酸的敏感性,以致短期高脂饮食引起的胆汁酸升高即可加重结肠炎的症状。不仅如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高肠道胆汁酸水平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无应答密切相关,而降低肠道胆汁酸水平则可以提升英夫利昔单抗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此研究揭示了胆汁酸对肠道上皮的“条件性致病”特点,并鉴定出介导这种“条件性致病”的关键炎症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提示靶向肠道胆汁酸和肠上皮胆汁酸解毒能力是结肠炎治疗及防止复发、提升靶向TNF的生物治疗效果的潜在策略。

近年来李石洋教授团队在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和机制探索方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分别从肠道黏膜免疫和肝肠对话等对其做了多角度阐释,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Metab, Nat Metab, Nat Commun, Adv Sci等期刊。相关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等基金的支持。

上一条:药学院主办山东大学2024年“药物领域前沿发展与关键技术”学术论坛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青年人才联盟第二届学术沙龙
下一条:齐鲁医院李刚、薛皓教授团队发表术中快速分子诊断辅助脑胶质瘤亚型划分及精准切除的临床研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