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校园东南角的天台,周围以洋槐树做围墙
齐鲁大学天算系的历史要追溯到登州文会馆时期。早在筹建登州文会馆之时,狄考文博士就全面设立了后来被认为是齐鲁大学四大设备的实验室、电机房、天文台、印刷厂,也就是说登州文会馆是最早设立天算系的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大学。
文会馆毕业生王锡恩①(Wang His Chai,另做王希恩)毕业后
在济南高等学堂任物理教习,后任齐鲁大学天文学系主任兼天文台台长,又因深谙算学被誉为当时“世界六大算学家之一” 。
1917 年齐鲁大学招收第一批学生时,是全国唯一设有天算系的大学,当时除了王希恩教授外,还有一个田席卿②(Tien His Ching)教授,两人都负责
教授数学和天文学。
齐鲁大学初创时期的齐大新建天
文馆,图左为台长王锡恩,右为
其助手田席卿
① 王锡恩(?—1932),字泽普,天文算学家,青州东王车村(今属朱良镇)人。父亲王万相精通天文与算学,
家里藏有《厉象考程》和徐光启关于天文、数学方面的译著。他从小受到家教的启迪与训练。1893 年(光绪
二十四年),他毕业于外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留校工作。后文会馆迁潍县,与青州的广德书院合
并,称广文学校。1917 年,广文学校迁济南,与共合医道学院、青州的神科、师范科合并,定名为齐鲁大
学。天文算学系是齐大有名的科系,他一直任这个系的主任。
② 田席卿,字冠五,山东临淄毕家庄人,1910 年潍县广文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6 年随广文并入齐大。
王锡恩被誉为当代世界六大算学
家之一
1932 年王锡恩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去世,享年60 岁。当年齐大天文馆内有大小两座天文台,大者为天算系学生实习之用。王锡恩去世后齐大为纪念他,即将这座历届学生实习用的大天文台,命名为“泽普观象台”。
王锡恩去世后,天算系曾有胡乐德毕业留校,不久胡去美国留学,继之又有毕业生程庭芳①留校任教,做菲利普斯的助手。程庭芳的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对各种天文仪器都驾轻就熟。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齐鲁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齐大天算系停课,但天文馆仪器未能装箱搬迁,即由程廷芳留校负责
维护看管。据云在此期间程廷芳曾到泽普观象台观测过太阳黑子和星云。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齐大校园被日军占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天文馆地处较偏僻的东南角,还是日本人也对天文观测感兴趣,天文台竟未遭破坏。
1964 年的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程庭芳
1951 年毕业于齐大天算系的苗永瑞
1945 年抗战胜利,1946 年齐大搬迁回济南,天算系顺利复课。至1948 年济南战役前,又招收了两届新生,即46 级与47 级,两届学生总共不过十来名。其中女生三名,男生中则有三人均姓苗,名苗永宽②、苗永明③、苗永瑞④。此即济南桓台苗氏家族三兄弟,苗永宽、苗永明为苗海南之子,苗永瑞为苗星垣之子。当年苗家有六位子侄就读于齐鲁大学。
1952 年9 月,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齐大被消籍停办后,程延芳先生领着齐大应届毕业生徐邦信和苗永宽到南京大学与中山大学调过去的四位老师组建天文系,带走了齐大天算系拥有的两架天文望远镜和成套先进的仪器,成就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人去台空”,齐大的天文望远镜被拆走了,两座观象台只剩下空壳,不久也就拆掉了。这样齐鲁大学一下子失去了两座标志性的建筑。
被程延芳先生带到南京大学的仪器可谓是“功莫大焉!” 他对这两架天文仪器的使用几乎达到了随心随欲、物我交融的地步。据苗永宽院士回忆,当南大的师生们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遨游时,每每遇到仪器上的障碍,捕捉不到目标,都向程先生求救,不论深夜何时,程先生总是有求必应,而望远镜随着他的调试和操作,不久就能顺利运转起来。像程先生这样一位在天文理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使用天文仪器又有不凡动手能力的人,真是很难得。虽然他没能带领齐鲁大学的天算系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但他率领的南京大学
天文学系团队则走向了中国天文学研究水平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