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人文 >> 正文
江森:医学战线上的“儒将”
2020-03-05 11:37   来源:《齐鲁医学往事》   (点击量:)

是俊才,他通唐诗宋词,晓六国言语,谈吐儒雅,博学多才,学贯古今中外;

是良医,他倾一腔热血,带两袖清风,医术高超,治学严谨,救死扶伤数十载;

是泰斗,他桃李满天下,名誉载九州,德技双馨,著作等身,伏枥仍存万里志。

这就是被尊称为“江森”的全国劳动模范、原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副主任委员、原山东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江森。

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却是一条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探索之路……

 

齐鲁大地迎来“江南才俊”

山东妇女有幸。

齐鲁大地万物回春,百蕊待发之时,迎来“江南才俊”。

1948年,江森毕业于东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前身),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江阴吴兴福音医院工作。1949年10月,响应中共华东局“面向农村,迁往内地支援山东医疗卫生建设”的号召,赴山东济南的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国际和平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前身)任妇产科医师。1952年9月院系调整,调往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1958年始历任妇产科代副主任、副主任、山东大学(原山东医学院和山东医科大学)副教授、教授。江森教授执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半个多世纪,在妇产科学领域诸多方向卓有建树,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的一代宗师大医,享誉全国。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劳动妇女长期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面对着建国初落后的医学技术,有着一身傲骨的江森的血液沸腾了。他在思索,他在凝望,他在暗下决心。他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热爱的这份事业作一点贡献。

江森是书生但不怯懦,饱才学却不张扬。他相信荀子的一句话:“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溪之厚也。”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上,潜心阅读书籍、翻译外文资料。他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诊疗一个病人,每进行一次手术,都详细地做好记录,从中总结出个人独到的见解。中学时他曾患过两次肺结核,加上不适应山东的气候,每到寒冬,他就咳个不止,但从未停止过学习。风华正茂的青年医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一做就是数十年。支撑他这一切的如果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执著”;如果说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即使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他依然是孜孜不倦,晨读冥写,锲而不舍地阅读各种典籍,学习新的论著,扩展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领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江森在付出中也开始收获了。

早在1965年,江森就已经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表了不少论文,主编的《妇产科手术学》和《计划生育学讲义》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赞赏。

江森医术高超,使很多身患痼疾的病人霍然而愈。他出色的宫颈癌手术闻明于全国卫生界,首创腹膜外淋巴清扫和髂内动脉结扎及腹膜内广泛子宫切除的宫颈癌根治术,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做宫颈癌手术2000余例,效果良好,“宫颈癌根治术”获省级科技二等奖;

1985年,年逾花甲的江森把多年积累的“子宫脱垂与尿漏”这两种妇女最常见最痛苦的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其他同事一起整理出版;

1986年,他经过35年的辛勤研究,使早期宫颈癌治愈率达到90%以上;

1987年,他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子宫颈癌手术治疗学组组长,先后在青岛、温州等地举办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经验交流会和讲习班,在全国医学界引起良好反响。

他主编了《妇产科手术学》《实用妇产科学》《子宫脱垂与尿漏》《围产医学讲义》《实用产科学》等妇产科论著,其中,《实用产科学》获全国科技大会一等奖。他还参编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药教材《妇产科理论与实践》、《妇产科学》医学百科全书等10余部妇产科著作。

江森,这位顽强的“白衣天使”以他渊博的妇产科知识,丰富的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跻身于全国出类拔萃的高级医学人才的行列之中。

 

厚德载物 兼济天下

江森是一位专家,更是一位医学战线上的“儒将”。

年轻时,同事都戏说,他是“风流才子”,这是因为他不仅“术业有专攻”,而且十分重视自身修养。

江森有两大嗜好:一为读书,二为吸烟。

江森读书的爱好自幼有之,并且陪伴其一生。在他的眼里,“可无衣,可无食,独不可无书”。他会六门外语,因而读书的范围也极广,古今中外几乎都有涉猎,“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每每读书,往往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久而久之,他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晚三点之前从未休息过,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其毅力之坚韧让多少人深为折服。他尤其喜欢文学。虽然他工作很是繁忙,但他仍然忙里偷闲经常写一些古体诗词。人们都说他深有儒者风范。他读书不是如古人般为了“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而是学以致用。他纯厚的古文功底,在同事中鲜有人及,在他的文章中亦处处可见,即使在一些应用文体中,他同样挥洒自如。比如在他晚年主编的《现代妇产科进展》的一篇编后记中提到对稿件的要求时写道:“对山东医科大学及省内来稿亦‘一视同仁’,同样要求,但‘举贤不避亲’,为文章质量是定。也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而‘向阳花木易成春’还是有所要求的。”江森古文功底之纯厚可见之一斑。

他读书特别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已经形成一种“金庸情结”。在这里还有一件趣事。江森老年花眼比较厉害,有一次路过一个书摊,发现有一本金庸著的小说,一看书名,他还没有读过,于是就即刻买了下来,可回家仔细一看竟发现变成了“全庸著”的小说,方才知道自己上当,即便如此,江森仍然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此,江森爱书亦可见一斑了。因此有人尊称之为医学界的“大侠”。

江森有傲骨,但绝无傲气;有着文人的清高,但绝不轻人。江森一生行医,足迹行遍天下,好友遍布四海。他很重情义,由一件事足以证明。

2000年2月,江森的同事兼挚友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院士宋鸿钊先生不幸逝世,江森闻知,心痛不已,虽时值事务缠身并有重要会议,但他“回忆旧情,最终还是决定赴京”,参加了宋老的追悼会,并敬悼挽联:谊兼师友,出国访问常勖我;交称莫逆,遇有其使每托吾。回济南后,七十七岁的江森又亲自提笔,写下一篇悼文,回忆了其与宋老不一般的交情,以及宋老的“宽厚待人”,并称宋老是“一代宗师”,字里行间,情之切切,感人至深。

江森这位“大侠”,不仅有儒者其名,更有儒家“兼济天下”之心。

随着江森在国内外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请他看病、讲学、鉴定、指导的纷至沓来,江森的工作日程安排越发紧张,然而江森仍然事无巨细,必尽力躬身为之,甚至分外之事。济阳县一个农妇难产,他雪夜出诊,排除“险情”;临沂县一习惯性流产的农村妇女来信求医,他利用出差的机会寻到病人家里治疗;他为刚做完手术的病人送去牛奶蛋糕,给刚生下孩子的产妇拿来红糖鸡蛋……

有人说,江森有爱,但独不爱自己。这话一点不假。在他安排得紧紧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安排过为自己做点什么。1983年元旦前夕,他应邀到宁夏医学院讲学。7天时间里,他组织了4场妇产科学术讲座,做了3例宫颈癌手术。回济南次日上午,他主持了计划生育病房疑难病例讨论会,下午上台为病人做手术。过度的劳累使他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手术台上,他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喘气急促,大家劝他休息,他没有理会,坚持把手术做完。下台一检查——他患了肺炎。在领导的几次催促下,他住进了病房。在二十多天的住院时间里,他照例早起床,照例坐诊、查房、参加疑难病例研讨会。另外,他还审阅了来自湖北、北京等地寄来的60多万字的论著,修订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妇产科的教材。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都知道江森那股不服输的脾气,谁都没有说什么,只有尽力的替他分担点工作,给他减少一点麻烦。

在手术的前一天,江森还在坐诊,临进手术室,他又到3个病房和门诊作了安排,然后才坦然地走进手术室。手术后第四天,江森就又出现在办公室里。看着他消瘦的脸庞,虚弱的身子,和那包着白纱布的伤口,同事们感动了,病人们流泪了,江森却笑了。

1984年,江森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1989年和1990年,江森又先后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并两次应邀赴京参观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江森已成为妇产科学界的一种精神,一种青年人难以企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亲历者所不体会的。

 

老骥伏枥  志在万里

大江东去,岁月如流水无痕。

再回首,当年的“风流才子”转眼间已成为雪染鬓霜的矍铄老人,江森并没有从此驻足,多年的工作使他越来越注意到学术交流的重要。除了经常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外,还在1985年赴联邦德国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妇产科学会,发表了“盆腔血管阻断术治疗晚期宫颈癌”的学术论文;他在北京参加首届国际妇产科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盆腔血管床组段化疗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1988年,他在第一届济南国际妇产科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手术治疗子宫颈癌35年经验谈”的论文并播放录像,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发展。于是,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办一本妇产科杂志,他期望着造就各地妇产科及有关后起之秀。

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身为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委的江森联合和他的“战友”——苏应宽和殷立基两位教授向全国发出创办杂志倡议。他们的倡议很快得到了浙江、上海、北京协和医院的响应,尤其是还得到了英国皇家院士宋鸿钊先生的支持。江森深受感动,一鼓作气,成立了现代妇产科进展协作组;1989年,饱含江森心血的第一本《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面世。

1992年,在众人的努力下,经国家科委批准,《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获得了全国统一刊号。编辑部迁至山东,在当时山东医大附院齐鲁医院专设编辑部。

1994年,众人期待已久的《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正式在全国发行,杂志以其高质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赞扬。时隔一年,杂志就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接着,又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十佳期刊”,如今的《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妇产科学类”、“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江森数十年的倾心耕耘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此期间,他还于1997、1998、2002、2004年四次主持召开了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并于2001年9月参加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学术会议做临床医疗报告,获“春华秋实”金牌奖;2001年10月获中国妇科肿瘤学组突出贡献者金牌奖。

博学的江森深知人才的重要,他不顾年老体弱,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1983江森开始带硕士研究生,1987年他又开始带博士研究生。他亲自编制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亲自制作教具,对科里年轻的大夫和所带的研究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手把手的教他们做疑难手术,甚至包括怎样给住院病人铺床,手术后的卫生清扫这些小问题,他都亲自辅导。他带着学生们搞科研、定课题、查资料、改论文,却很少写上自己的名字,即使哪一次写上了,也总要求署在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有数十项课题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奖励,但他仍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2004年,江森送走了他的“关门弟子”。到此,这位老人已为国家培育出60余位出类拔萃的医学人才,“江氏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上一条:王天铎:守护“咽喉之地”
下一条:孙涌泉:真正做学问的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63911    传真:0531-88382107     投稿须知 投稿信箱:yxbzgc@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