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当代理墨名家 —— 栾调甫
2016-11-03 08:24     (点击: )

 

栾调甫(1889-1972),祖籍山东蓬莱,名延梅,以字行,号山东侉子,是我国现当代研究墨子的一代名家,号称当代四大墨师之一,被文史学界誉为“当代理墨名家”、“自孙仲荣以后第一人 ”。他历任齐鲁大学教授,主持齐鲁大学文学院和国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成就斐然!

与梁启超相遇相识相知

15 岁立志破解绝学《墨经》的栾先生,在潜心拜读梁启超耗费大量心力撰写的《墨经校释》一书后,《读梁任公<墨经校释>》一文,直指出其间的最大缺点,梁启超阅读手稿后大为震惊。此乃两人“以文相遇”!

时隔近三年,梁启超得知栾先生的住处后,便立即写信,信函中梁先生诚恳表达会面之情切,探问“燕齐咫尺,何时能奉手商量就学?”此次,两人乃“以信相识!”

1925 10 月, 梁启超专程前往济南拜访栾调甫。梁启超与栾调甫相见恨晚,盘桓济南数日,与栾先生畅谈多时方心满意足返京。此可谓两人“以谈相知!”。

梁先生还高度评价栾先生,“今世治先秦学者多矣,既能入,又能出,所见惟有如公者!

同辈眼中的墨学名家

 “齐东栾调甫先生,识弘才隽,为当代理墨名家,苟相值,务师之,足裨汝前途也! ”语出于这位张子墨先生。自古文人相轻,作为同时代、研究同一领域的学者,却能对栾先生有如此诚恳的评价,一则说明栾先生的学问确实令人折服,二则也说明栾先生为人处世更有其谦恭、敬重他人、不自倨的风范,所以也才能让同辈衷心敬仰。

创山东大学国学研究所

1930 年,在栾调甫倡议下,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建立,并由栾先生担任主任,同时聘请老舍、郝立权、余天庥、王敦化、范迪瑞等学者执教兼从事研究,一时人才济济,为国学研究所的极盛时期。

王统照以情留人

栾调甫、王统照于青岛有一面之识。十余年后,两人又在济南相会,这次相遇就缔结了此后二人多年的深厚友谊。

1951 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齐鲁大学被撤并,栾调甫所在的文学院和文、史两系并入青岛山东大学,国学研究所被撤销,栾调甫一时不知何去何从。时任省文化局局长的王统照闻之赶来,劝他留居济南。感于老友的恳切,栾调甫就这样留了下来。在以后的岁月中,王统照与栾调甫愈发来往亲密,王与栾每每相见, 总免不了促膝畅谈, 二人尤喜 《聊斋》

轶闻趣事

一、看大门的“栾聋子”

当梁启超开始费尽周折苦觅栾调甫时,栾先生只是齐鲁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普通代课老师,除了授课还兼管着看大门,几乎无人将其放在尊贵的位置看待。正是有了梁先生的登门拜访才使得齐鲁大学的管理者猛然意识到栾调甫的学术价值,很快就聘请他为齐鲁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这是栾先生一生的转折,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北燕南齐”的不虚名号。

二、严谨的治学理念

著名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专家石声汉在校注《齐民要术》时,写信至济南向栾调甫请教,当时栾先生已经 80 高龄了,却为石声汉回复了长达万言的长信,其中有一句说道“校勘不懂家法,就作不下去”。一个“家法”很好地透露了栾调甫治学的理念。他自己常讲“著书忌早,不妨先立其稿,稿不具,书不著,可成;书不成,稿不毁, 可也! 栾先生一生所著文字甚多,但并不急切公之于世,这反映了他对学术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人的风骨,不屈膝于权威,更不媚世。

三、夺口腹之奉以求书的“书痴”

栾调甫不仅爱读书,还爱藏书。栾先生一生清贫,但遇到善本、佳作,不惜节衣缩食也要买来,并进行校勘。即便是在穷困潦倒之时,依然如故。对于自己的这一嗜好,从不自傲的他曾不无感慨地说: “夺口腹之奉以购书求之,今世恐无几人也!”

四、与老舍和 11 号别墅(原 2 号别墅)的情缘

现在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老舍先生之所以来到齐大是因为栾调甫先生力主成立国学研究所,并列出希望邀请人员的名单,其中就有老舍。而两人的另一个缘分则是先后都在 11 号别墅居住过。

参考资料:

1、《齐鲁大学八十八年》,齐鲁大学校友会编,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 8 月。

2、《文化名人与济南》 ,孙常印总主编,李涛主编:黄河出版社,2002.12

3、《怪才栾调甫教授》,田仲济,《书城》,1994 04

4、《老舍缘何执教山东齐鲁大学》,吴永平,《中华读书报》,2003.4.23 作者:林锦源、陈

淑玲,原载于《考古与文物》2003 年第 3 期。

5、《品读济南》,作者:李耀曦,济南:济南出版社,2008.1

长柏路 4 号别墅(现 9 号)西面

 

上一条:华北的教育宣教士 —— 路思义
下一条:“人民艺术家”——老舍
关闭窗口